在论文撰写中成为有思想的教师
①低者偷其字。(一段,几段原原本本的抄下来)特别是网络化的今天,你只要输入关键字,便会有成百上千的文章。那么,你找得到,人家自然也找得到。那就是抄袭, 不可取。
②中者偷其意。我们要巧妙的用,要把你需要的材料支离破碎,改头换面。(十句话,换下顺序)(用了小标题就不能用文字)但是无论你怎么用别人的材料,必须是自己的观点,从自己的角度出发,为自己的主题服务。
③上者偷其气。对人家的东西融汇其意,用自己的语言,比别人(理论家)更好!
同时,这也是一个选题的过程。通常会发现相关的很多论文,这时,尤其注意写得很多的,就不是好的论文的idea。因为这个想法已经不新了。被大家研究得已经比较透彻了。这时,剩下来没有很多人写的通常我们可以尝试一下。“文贵创新”,有无创新关系到论文价值的大小, 论文的发表和获奖都特别注重教学的新理论、新观点、新方法、新实验的探讨。因此选材应突出一个“新”字,即想法的新颖性。看标题的演变(素质教育→创新→新课程)以前素质教育时,大家都谈素质。有一个阶段,发散性思维很红火,就有很多相关文章。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,增加了学习策略,包括认知策略,调控策略,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。当时就是新的理念。但是如果放在今天,在有很多人研究过之后很难谈出新义。所以我们在比较筛选过后,范围就小了。刚才我们的问题中有任务型教学,在新课程中十分重要。在国外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要用到,所以,实施新课程以来,大赞任务型的论文很多。如果我们也来唱赞歌,发表获奖的希望渺茫。反过来思考一下,任务型适合于每种课型吗?国外的小班教学,那我们的大班开展起来有什么问题,有什么办法解决吗?“任务型在大班教学的问题和对策”就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了。
论文写作时还要注意选题,就是话题要小。真正好文章是自己在做的,实实在在的,切入口越小越好。我曾看到过有这样一个小学的例子。有位老师这么写: 清楚地记得,“小朋友们,我们可以上课了吗?”成了新课程实验之初公开课的标志语,因为她充分体现了人文意识,于是,这句话一时间便成了新、旧课程的分水岭。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,感觉新鲜之中带着亲切与温暖,但细细琢磨后才发现,原来人文味十足的一句话,却并不很科学。如果有学生说还不想上课,那么我们到底是上不上课?大家都知道上课铃声响了就该上课,这是规则,可以说铃声就是上课的命令。
知网查重免费入口文章欢迎转载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check.cnkiok.com/8748.html
上一篇: 论文查重可以避免吗
下一篇: 修改降重直到通过知网查重
相关文章